导读:青年女性,右胁下胀痛,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辨为肝胆湿热证,治宜和解少阳,通腑泄热,方选大柴胡汤加减。
壹
医案分享
娄某,女,25岁,年12月14日初诊。
主诉:右胁下胀痛4天。
现病史: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胁下胀痛,伴恶心呕吐多次,吐胃内容物,量少,外院就诊考虑胆囊炎,予解痉护胃(具体用药不详)等治疗后症状仍有反复,遂来就诊。
刻下:精神不振,右胁下胀痛,伴腹胀、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恶寒,食欲不振,夜寐欠安,大便偏干,2-3日一行,舌红苔黄腻,脉沉。形体稍胖,自诉身高cm,体重85kg,BMI指数约30.1kg/㎡。
查体:腹部胀满,按之柔韧有力,胆区局部压痛(+)。
辅助检查:(-12-10医院)肝胆胰脾超声: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
既往史: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病史。
贰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胁痛-肝胆湿热证
中医治则:和解少阳,疏肝利胆,通腑泄热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
北柴胡6g,大黄5g,枳实20g,黄芩6g,半夏15g,炒白芍20g,生姜20g,吴茱萸6g,泽泻12g,川楝子10g,元胡10g,乌药10g,百合20g,共7贴,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另嘱口服熊去氧胆酸片0.25g一日两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一日两次。
-12-22二诊:诉服药后胁痛、腹胀不适好转,昨日夜间自觉发热,自服布洛芬后呕吐1次,吐胃内容物。何师守方加木香6g,桑白皮12g,炒鸡内金20g,炒麦芽20g,炙甘草6g,减量枳实为15g,半夏为12g。继服7贴。
-12-29三诊:诉呕吐无再发,大便转畅,近日凌晨自觉烘热,白日不热,舌红苔稍黄腻。何师守方去川楝子、元胡、百合,加枳实20g,青蒿15g,知母15g,丹皮20g。继服7贴。随诊1月,诸症悉除。
叁
按语
《伤寒论》第条提及“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条言“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由此可窥,仲景之大柴胡汤可用于反复发热、汗出不畅,伴腹满拘急、腹痛呕吐、或秘或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而表现若为实热者。
患者年轻女性,体格壮实,腹部充实,按压有力,病性属实。胁肋部为少阳循经之处,少阳枢机不利则痛;恶心呕吐、便秘可视为阳明腑实证。肝胆湿热,令脾胃失和,胃气上逆,故见纳差、恶心呕吐;胃气凝结,化热化燥,故见舌红苔黄腻。总体当属少阳阳明合病,湿热为邪,方选大柴胡汤加减。又因患者以胁痛、呕吐为主,发热不著,故重取枳实、芍药等分,行滞化积而止痛;半夏和胃降逆,与生姜共治呕逆不止;中量取柴胡疏肝,配以黄芩和解清热,泻少阳之邪;大黄攻下积滞,内泻阳明热结,通畅气机;川楝子、元胡合用,助行气活血止痛,疏肝泄热之效;少佐辛热之吴茱萸,辛开肝郁,苦降胃逆,乌药利气而疏邪逆,二药使泻火而不凉遏,苦寒而不伤胃;泽泻渗湿泄热,导肝胆湿热从水道去;百合清心安神。诸药合用,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阳明之邪得以分解。
后患者胁痛呕吐等证好转,又见烘热,发有定时,何师考虑其病程渐长,阴液耗伤,少阳余邪伏于阴分,夜间阳气入阴助长邪热,阴不制阳,故有身热,加滋阴清热药物与清泄实热并举,令余邪尽除!
往期推荐
何迎春临证医案分享——反复感冒头痛案
何迎春临证医案分享——肢体沉重案
何迎春临证医案分享——甲状腺功能减退案
何迎春临证医案分享——经期头痛案
何迎春临证医案分享——失眠案
何迎春临证医案分享——头痛案
何迎春临证医案分享——肩颈疼痛案
何迎春临证医案分享——胃中嘈杂案
何迎春临证经验—鼻衄案
何迎春临证经验—盗汗案
用药注意事项及门诊预约方式
力匕
医
师
简
介
阝勹
何迎春,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名中医指导老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先后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陈绍宏,全国名中医连建伟等名医大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老年病学分会副主委,杭州市中医药协会老年分会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临床40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胃炎、呼吸系统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肿瘤术后调理、各种疑难杂症等病的诊治,对亚健康人群的治疗及膏方调理有丰富的经验。
廴匚
厶
何迎春出诊安排
每周一下午:医院丁桥院区门诊二楼B区名医馆
每周二、三上午:医院武林院区门诊六楼名医馆
每周四上午:广兴堂国医馆(凤起路与新华路交界双眼井巷2号)
撰稿|黄骏莉
排版|黄骏莉
审核|何迎春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