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00点25分迎来芒种节气
标志盛夏时节即将登场
芒种是夏季的第3个节气
“芒种”即小麦接近成熟
麦粒接近饱满
麦秆上长出了长长的麦芒
临近麦收、颗粒归仓的节气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吃苦、饮酸、食粥、清补、静心是芒种节令养生的特点。饮食方面,宜清淡,注重清补,以清淡祛暑、清热解毒食物为主。利水祛湿: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清热祛暑:西瓜、荷叶、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等;清热利湿:茼蒿、茭白、竹笋、荸荠等;健脾利湿: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扁鱼等。少食肉食,多食瓜果蔬菜,勿过咸、过甜。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不吃羊肉、狗肉等热性物。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及虚寒性胃痛者,要忌食冷饮。若有关节痛及肢体麻木等疾病,则夏天也最好不要穿短衣裤,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禁睡地板以及室外露宿,避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芒种15天
一年中的阳气鼎盛的一天
中医里把大热的东西称为毒
古人把芒种这个月称为毒月
这个时候毒虫尽出
因此古时候很多人喝黄酒
挂艾草,洗艾澡,挂香囊
对于人体来说,阳气内旺,则热邪毒气不能侵袭,故芒种想养护好,重在抚阳健脾。1、炒米养脾茶用玉米或大米一斤,干锅炒香,收藏备用。每次取二三十克,加沸水泡十余分钟,即可温饮。炒香入脾,此茶味香,既可解暑,亦可养脾,一年四季都可常服。2、黄豆苦瓜清心汤毒五月,无病三分虚。又虚又火大,面目油腻,就要喝点特别特别清爽的汤了。苦瓜一根、猪骨克、黄豆50克、龙眼肉13颗、姜2片。猪骨淖水;苦瓜连囊带籽切大块;将所有材料扔到汤煲內,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煲;煲1-2个小时,黄豆软烂即可,出锅时加盐调味。苦瓜虽然寒凉,但它不伤胃。苦瓜是祛心火的,它不走胃,而是走心,有些脾胃虚弱的人吃黄瓜会腹泻,吃苦瓜却不会。热天,人容易心火旺盛,火毒攻心,会使人心烦、口渴、舌尖长疮或小便发黄,所以要吃点苦瓜。苦瓜越老越养心,煲汤要选老苦瓜。苦瓜瓤消肿解毒,苦瓜籽可以温补肾阳、降血糖。所以我是一起煲的,并不会增加苦味。黄豆汤是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的,老一辈人还有用黄豆冰糖水退烧的习惯。加几颗龙眼肉,益气养心血,所以这个汤不会寒凉,全家人都可以喝。子午觉芒种的到来,是炎炎夏日的开始,阳气逐渐浮盛,但阴气也开始出现。古人讲究“子午觉”:子时23点到1点,阴气最盛,阳气衰弱,此时睡觉,最能养阴;午时,11点到12点,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时睡觉,有利于养阳。起居养生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情志养生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运动养生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饮食养生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可以多吃一些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芒种五“防”:防中暑、防湿疹、防伤脾、防伤风、防困倦芒种吃8宝:黄瓜、薏米、绿豆粥、木耳、鸭肉、西瓜、乌梅汤、鲤鱼芒种节气时,每日早晨3点至7点,身体直立,两腿与肩同宽,上半身后仰,头后仰,两目上视,视线望向天空的远处。两臂直立上举,手掌伸直,吸气同时全身伸直,上托一手,似向空中托举重物,至极致时呼气放松,再吸气换另一手上托,左右各做30次。结束时,放下两臂,恢复立式站立,全身放松,至呼吸均匀和缓后,再行叩齿、吐纳、咽液的方法收功。此式主要疏通手少阴心经和腰肾区的积滞,故对心肾不交和心经瘀滞引起的虚劳、咽干、胸痛、渴欲饮水、眼目发黄、胁肋疼痛、消渴症以及嬉笑不休、易惊易忘等心气有余、不足之症都有效,另外对上焦的咳嗽、呕吐,心阳不足的宗气外泄(现代多称心功能不全),身体烦热伴股部疼痛,心气不足引起的悲伤抑郁、头顶部痛、面红赤等症状都有调理效果。说明
此式主要用于疏通手少阴心经,同时疏通手厥阴心包经,故手臂向上举托时,整个手掌和掌指应并拢伸直,并尽量后翻,使心经和心包经得到最大限度的拉伸。身体后仰时应保持下半身直立绷直,从胯部以上后仰,初次后仰幅度不宜过大。本式除调理心、肾相关症状外,对肩周和脊柱等相关症状也有调理效果。今人用于保健,可不必拘于练习时间。
常拍肘——在夏天,我们身体当中有一个地方的穴位可以帮助我们代谢增加,这个穴位就在我们的肘窝。古人认为,它对应的是我们的内腑。我们把四指平行并拢后放到肘窝,然后上下轻微的拍动,拍击到局部泛红就可以了。常出汗——防暑应以自然降温为主,室内注意空气流通,能用自然风不用风扇,能用风扇不用空调,避免贪凉受寒。出汗也是祛暑的好办法,但是一定注意,避免大汗。常藏阴——芒种到夏至是阴气内藏的阶段,要重视睡子午觉,有助于阴阳之气的顺接,以顺应本节气阴阳交接之势。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到1:00间宜“小憩”一会儿,以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常养心——中医有“暑易入心”之说。而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养好心脏,还能对其他脏器起到调节作用。所以,这个时节要特别注重对心脏的保养。养心三叶茶:荷叶、竹叶、薄荷叶。三叶合泡(每种3~5克)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养心的作用。?应季药膳推荐?
▲
薏苡仁赤小豆粳米粥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粳米克
做法:将薏苡仁、赤小豆、粳米洗净后一同入锅煮粥,调味即成
功效:薏苡仁甘淡,微寒,能健脾利湿;赤小豆性平,能利湿行水;粳米味甘性平,能和胃健脾。
▲
冬瓜芡实排骨汤
材料:冬瓜克,芡实克,排骨克
做法:提前将芡实泡发1-2小时,排骨焯水,将芡实、排骨一同放入锅中,先炖煮1小时,再放入冬瓜炖煮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能清热利湿;芡实虽具涩性,能益肾固精,亦能除湿。
日常保健,穴位养生
那芒种节气有什么穴位可以进行日常保健呢?钟伟泉则建议选择中脘、足三里、阴陵泉等与脾胃功能相关的穴位。通过揉按、艾灸等方式作用在固定穴位上,能起到健运脾胃、行气化湿的作用。
01中脘穴
归经:任脉
定位: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等
02足三里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肠疾病
03阴陵泉
归经:足太阴脾经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
芒种节气需预防这些疾病
1、预防口舌生疮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芒种开始,湿热更重,如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小便黄短,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口舌生疮。此时应该少吃辛热之品,如白酒、羊肉等。多吃黄瓜、青菜、绿豆。如出现上述症状,轻微时可用竹叶3克、麦冬5克、金银花3克泡水饮。兼见大便秘结的可加大黄2克。如出现尿频、尿痛的就应看医生。2、提防热伤风进入夏季,雨水较多,湿度加大,人们也容易患上感冒,中医的角度称为“热伤风”,症状大多是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个别患者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温性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3、小心妇科病妇女易患白带多而黄等妇科疾病,应少吃辛热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还应常吃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山药、白扁豆、粳米粥。4、要防心脏疾病芒种节气,气温更高,湿度更大,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要注意保养,少熬夜,避免工作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节奏,可以吃一些保养心脏的药食,如麦冬5克、桂圆肉5克泡水饮,气虚乏力者可以加西洋参3克,或桂圆莲肉小枣小米冰糖粥,或麦冬桂圆肉枸杞菊花茶。5、避免外湿伤身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6、防糖尿病夏季的饮食宜清补,另外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END-
版权声明:淞茂中医服务平台1、本文由淞茂中医服务平台统筹编撰;2、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3、部分文章的图稿来源为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