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感染胆石病一

胆道感染、胆石病是胆道系统急、慢性炎症与结石病变的总称,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结石症、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等,发病率一般占急腹症的第二位,但在国内沿海与南方的一些省份中已上升为第一位,成为外科的常见、多发、难治疾病。

胆道感染是指胆道内有细菌感染,可单独存在,但多与胆石病同时并存,互为因果。感染的胆道易于形成结石,胆石如阻塞胆总管则有80~90%合并感染,感染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胆石病在静止期可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或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厌油腻饮食等症状;当胆道某一部位发生胆石移动、梗阻或细菌感染时,可出现中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右上腹可出现压痛、肌卫、反跳痛或扪及肿大胆囊之底部。重症感染可并发胆囊坏疽穿孔、胆道出血、肝脓疡、中毒性休克等。

胆石病包括原发于胆囊及原发于胆管系统的结石,二者在发病机理和临床过程中均有显著差别。胆石虽是由胆汁中的成分构成,但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与病人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营养条件、胆道本身的病理改变和身体的代谢活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西方国家结石主要发生于胆囊,但我国及东南亚、日本一带,原发于胆管系统的色素结石却很常见。

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是胆总管结石梗阻、感染而致急性胆管炎的典型三联症状,如出现神昏谵语、血压下降等中毒性休克征象时,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胆管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油腻饮食常为胆绞痛诱发因素,体温常在38℃以上,右上腹有压痛、肌卫,有时可感到右肩胛下、右手肋处隐痛,右上腹部可能有轻度压痛和不适,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病史可长达数年至十余年,部分病人可曾有胆绞痛及急性胆囊炎发作史。较大的胆囊结石可使在油腻饮食或夜间平卧后结石移动阻塞颈部引起胆绞痛及继发急性胆囊炎;结石如长期阻塞胆囊颈管不发生感染,则形成胆囊积水;约有半数的胆囊结石病人,可因无症状而终身被忽略,称为隐形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经常反复发作的右上腹肝区闷胀疼痛,畏寒发热,有时出现黄疸,肝区有叩击痛或可扪及有触痛和肿大的肝脏。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手术疗法。当代临床实践已初步摸索出一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手术率,并在控制炎症、排出结石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胁痛”、“腹痛”、“黄疸”、“胆胀”、“癖黄”、“结胸发黄”等范畴。一般急性期多载于“结胸发黄”、“黄疸”、“癖黄”等门类;慢性期多见于“胁痛”、“腹痛”等门类中。

本病的中医辩证可依据胆石病的静止期与发作期分别进行辩证论治。胆结石的静止期可分为气郁与肝阴不足二型辨证。胆石病发作期临床辨证分型主要根据病邪热化程度来加以区分,一般可划分为蕴热、湿热、热毒三个不同阶段。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个药方:

1.胆宁汤——功能疏肝理气,通下利胆。主治气郁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慢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

虎杖12克、生大黄6~9克(后入)、青皮6克、陈皮6克、郁金9克、茵陈12克,水煎服。

(处方来源:上海医院顾伯华等。)

2.养肝宁胆汤——功能养肝柔肝,疏肝利胆。主治肝阴不足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慢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肝胆管结石。

生地12克、首乌9克、杞子9克、茵陈12克、虎杖12克、生大黄6~9克(后入)、生山楂12克、鸡内金3克(研粉另吞)、麦芽12克、玫瑰花3克、佛手6克、绿萼梅6克,水煎服。

(处方来源:上海医院顾伯华等。)

3.胆道排石汤(气郁型)——功能舒肝利胆,理气排石。主治气郁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并有预防胆道术后结石再发的作用。

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金钱草30克、广木香18克、枳壳12克、大黄30克,水煎服。

(处方来源:医院。)

4.胆道排石汤(湿热型)——功能清热解毒,舒肝利胆,理气排石。主治湿热型胆道感染、胆石病。

(1)银花30克、连翘30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30克、广木香18克、黄芩12克、枳实12克、大黄30克、芒硝6克,水煎服。

(2)银花30克、金钱草60克、茵陈60克、槟榔30克、枳壳15克、大黄30克、芒硝6克,水煎服。

(处方来源:医院。)

编者按语: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及时就医,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以上内容均摘自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感谢浏览!喜欢请点赞和







































嘴唇白癜风怎么治疗
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jsx.com/jyzz/42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