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四法辨治慢性胆囊炎心悟

慢性胆囊炎可由感染、胆囊结石、高脂饮食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等原因导致。临床上表现为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或不适,疼痛多向右侧肩背部放射,右肩背常有酸沉感,可伴有嗳气、恶心、厌油腻等症状,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等体征。目前随着工作压力升高、饮食高脂化、活动量减少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亦逐渐提升。西医在治疗本病多用抗炎、解痉、止痛等对症方案,病情容易反复。而辨治论治、因人制宜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不同而选方用药,一般疗效较好。

吾师谢晶日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近40载,经验学识颇丰,擅长肝胆脾胃系疾病的治疗,尤其在治疗本病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随师临证,有较多的体会与领悟,现将谢师治疗本病的诊疗经验浅述如下:

一.疏肝利胆,行气解郁

《灵枢·五邪》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肝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胆相邻,互为表里,发病过程中常肝病及胆,胆病及肝,或肝胆同病。吾师认为临床上患者多压力过大,情绪不畅,郁郁寡欢,气郁成瘀,发为本病。症见胁肋窜痛,左右不定,嗳气频发,胸闷气短,发病每与情志改变相关。故提倡疏肝利胆,行气解郁为治疗大法。使肝气得舒,气机调畅,胆腑通降。常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加减治疗。

二.清热利湿,通腑导滞

临床上此类胆系病以胃脘部胀满不适、呕恶、胸闷纳呆、大便粘滞不爽等症状为多。谢师认为清利湿热同时通腑导热下行,使湿热从二便而出,配合消食导滞以减轻负担,增进食欲,改善症状为治疗原则最佳。常采用金钱草、茯苓清热利湿,热甚者可加栀子、蒲公英清泻火热;湿甚者可加苍术、藿香、佩兰芳香燥湿。

三.顾护脾胃,标本兼治

慢性胆囊炎缠绵难愈,病程日久,易致正气赢弱;且本病多由气郁湿热痰瘀导致,临床上多用苦寒通利之品治疗,往往伤及中阳,脾胃受损。谢师在治疗本病时常配白术、党参健脾益气,苍术、茯苓健脾燥湿,又兼安养心神;寒症较甚时可加干姜等温中理气止痛,以求祛邪不伤正,药效得发。

四.活血化瘀,佐以益气养血

吾师常提及久病成瘀之观点。即患者因拖延病情,或病程日久反复发作,邪壅肝胆经脉,胆腑舒缩异常,胆汁淤积或寻异路而行,久则气机闭塞,气血受阻,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血少,或瘀或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更易形成胆结石、胆息肉、胆肿瘤等“瘀”病。故谢师在治病过程中重视理气活血化瘀之法,常采用川芎、丹参、姜黄、郁金等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辩证加。









































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jsx.com/jyyy/25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