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留学生亲身经历,同样是看病中外一对

相信大家经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在国内看病难看病贵,医生没有良心只认钱。

这种论调就像一种社会顽疾一样,迁延日久,难以治愈。

患者对医生的抱怨渐成习惯,医患关系也愈发紧张。

如果按照这种声音来判断,似乎在国外看病不仅容易而且还便宜。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几个真实的案例!

一、宁波姑娘美国发病,手术要等4个月

最近,正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的23岁宁波姑娘小伊(化名)就遇到了一件糟心事。

什么事呢?

小伊的老毛病胆囊结石发作了,最近1个月疼痛加剧,发作时躺在床上直打滚。

于是她去了一家私人诊所,但只能抽血做不了其他检查。

医生又推荐到一家社区私人诊所,做了B超,但要拿到结果却至少等2天。无奈之下小伊的疼痛只能先配点止痛药控制。

可是胆囊疼痛越来越严重,实在忍受不了,三天后的晚上10点,她来到附近的医疗机构看急诊,被告知起码要等7个小时才会有医生接诊。小伊只好回家继续止痛药控制。

5天过去了,小伊的B超结果仍未拿到。等不及的她来到另一家私人诊所花费美金加急做了B超。

“胆囊颈有个结石,建议手术治疗。”医院预约手术,被告知预约专科医生至少要等4个月,手术费在4万到6万人民币,而且医保不能报销。

“至少等4个月?!太夸张了。”被疼痛折磨的小伊打电话给了家人,最后决定回国治疗。

4月30日小伊打飞的回宁波,医院肝胆外科的门诊。

经过检查了解病情后,5月2日,小伊被送进了手术室,医生为小伊做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半小时左右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医生又实施了快速康复。2小时后小尹便可以喝米粥,6小时后就可以下床活动。

手术后第三天,没有疼痛折磨的小伊出院了。

看着出院结账单上还不到一万元的费用,小伊感叹万千:“相差太远了!”

她感叹说,医生给她做的微创手术,技术不比美国差,医生、护士的诊疗、照顾也很专业周到,但没想到国外要排队等候,费用也相差甚远。

读书期间,小伊每年花费美金买了学生保险,可以保小毛小病,但手术却分毫不报。

二、“在美国,千万别叫救护车”

年3月27日,网友

泡了个泡泡_bubble发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广大留学生的共鸣。

虽然事情的真假无从考据,但从不少留学生的留言中可以看出这还真不是一个段子,在国外,叫了救护车,你可能会死于心痛……

网友

球我啊:在美国犯了一次肺炎,然后强行被绑上了救护车,当时心如死灰!一次救护车一千刀啊!

网友

SteveJM:在学校头晕被救护车强行拉走,抽了个血收了我欧。

网友

星辰戟_:坐标美帝,四颗(牙)全拔刀,就问你怕不怕?

网友

Astridx_xuan:来说说加拿大,脚被砸,学校老师连夜带我去看急诊,只拍了个片子就回家了,医院账单傻眼,不是贵在拍片子,挂号费刀,一个月之后,又收到医生的账单,医院居然是分开结算,所以留学在外,医院。

这些账单,真是闻着伤心见者流泪:

网友

Kathyee:15年在旧金山叫过救护车,离医院大概就五分钟的路刀。

网友

Hei_Zoeng:因为发烧住院5天的我..(PS:学校保险还不错,基本都cover了,否则我肾都给他了...)

网友

Crispy_Kzxxi:我天!握手!!我低血糖了两次,人家扶我问我要不要帮我叫个救护车,我使出全身最后力气大声叫他们千万别叫,我没钱了,好心疼自己。

网友

temafanccccc:那年出车祸,消防救护车都来了,救护人员把我弄到救护车上,医院,我说坚决不去,然后签了字就颤颤巍巍的下车了,医院,这要是保险不管,我就可以回国了。

其实,不少留学生是选择回国治疗的:

网友

是blake:英国这边也好不到哪去...我室友烫伤飞回国治的....

网友

自娱自乐的螃蟹:朋友从急性阑尾炎直至穿孔才给做手术,中间等了四个多小时,肺气肿,医生不确定要求拍片,要排队一个月以后才能拍,朋友果断回国,医院,瞬间解决,这就是国人天天追捧的西方医疗服务!

此前有媒体采访了十多位在华生活的外国朋友,在他们的眼里备受争议的国内医疗环境却是另外一番光景。他们中的很多人觉得中国患者真的很幸福:

挪威植物学家毕昂松·奥尔森说,在中国看病比挪威方便,有时候不用预约,到医院排个队就能挂上号。“在挪威,即使急诊,有时也需要等1~3天,其他慢病,预约到1年以后也很常见。”

已到北京生活5个月的日本留学生珊瑚说,医院,医院预约等待的时间会更长,如果当天排队挂号,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以上,预约挂号一般是在三个月内。

加拿大音乐人国子玉在北京生活了8年。医院的看病经历,国子玉想起几年前的一次外伤。那次她撞破了头,伤口较深,需要紧急处理,她记得,当时急诊医生接诊很快,动作也非常麻利,几乎没怎么等,缝好伤口就回家了。

很多人以为欧美发达国家看病质量更好,真正体验后才知道,各国有各国的情况。

中国人口数量大,纵然医疗环境还不够完美,但国内有时候更方便、快捷。

国内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真的不叫事儿了,身体不好的小伙伴出国需谨慎,出去了也要记得按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

如果不是啥着急的大病,咱还是说一句“I’mfine”,实在坚持不住就回国治吧,毕竟机票比救护车便宜多了。

参考来源:新华网

钱江晚报

观察者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jsx.com/jyys/60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