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预告
节假日往往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发期,多与饮食不当有关。今天下午3:00播出的《活到岁》节目,将邀请医院胆胰疾病诊疗中心姜翀弋副主任医师,为您支招“健康过大年”—小心胰腺在隐忍中爆发”,欢迎收听。
胆石症的临床表现
1、畏寒、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当胆囊积水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坏疽、穿孔时,则寒战、发热更为显着。
2、恶心与呕吐:多数患者在胆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3、黄疸:单纯胆囊结石并不引起黄疸,只有当伴有胆总管结石或炎症(胆管炎),或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
4、右上腹压痛:部分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在体检时,右上腹可有压痛。如并发急性胆囊炎时,则右上腹明显压痛,肌紧张,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5、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表现为对脂肪和其他食物的不能耐受,常表现为过度嗳气或腹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等症状。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胆石的存在或并存有胆囊炎等有关。
6、胆绞痛或上腹痛:胆绞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如果胆囊有急性炎症并存时,则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增厚等病理表现。在典型病例,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部分病例疼痛可于夜间发作。绞痛发作多发生于缺乏体力活动或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者)。胆绞痛的典型发作多表现为在15min或1h内逐渐加重,然后又逐渐减弱;约有1/3的患者疼痛可突然发作,少数患者其疼痛可突然终止。如疼痛持续5~6h以上者,常提示有急性胆囊炎并存。约半数以上的患者疼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后背中央或右肩头。胆绞痛发作时患者常坐卧不安。疼痛发作的间歇期可为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在发作的时间上无法预测是胆绞痛的一个特点。
胆石症的易发人群
1、肥胖者
特别是妇女。过度肥胖是胆石症形成的高危因素,这可能与肥胖者胆汁中胆盐减少,导致胆固醇增多有关;另外,肥胖也可使胆囊排空功能减低,有利于胆石形成。
2、偏食者
喜爱高胆固醇饮食者,摄入过量可使胆汁中胆固醇呈超饱和状态;喜甜食者,过量的糖分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造成胆汁内胆固醇增加,易导致胆结石形成。
3、受雌激素的影响者
如妊娠(特别是30岁左右的产妇)、服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服用避孕药者等可抑制胆汁分泌,使胆固醇增加,削弱胆囊排空能力,导致胆石的形成。
4、患某些遗传性疾病的病人
如镰状细胞贫血、胆固醇降解缺陷或胆汁中胆固醇分泌过多的患者。
5、患某些后天获得性疾病者
如早年患有胆道蛔虫未能及时治疗、患有胆道感染、肝硬化、糖尿病、回肠疾病与回肠部分切除术后、胃切除术后等的病人。
6、年龄大者及女性
年龄大于60岁者比年轻者更易患胆石症;女性发病是男性的两倍。
7、使用降胆固醇药物或体重减轻过快者
前者可使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量增加;后者可使胆囊排空能力减弱,从而使胆汁中胆固醇浓缩,因而导致胆石的形成。
8、经常不吃早餐者
由于空腹时间长,胆汁长期贮存在胆囊内形成淤积,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在胆囊内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胆石病患者的饮食
1、饥饱要适度
有部分人群或是由于早上起不来,或是因为应酬休闲,生活规律往往被打破,不吃早餐或不及时早餐者大有人在,聚餐时往往过度进食,如此饥饱失常,导致胆囊收缩与排空紊乱,很容易出现急性发病。
2、控制高脂肪
尤其要控制动物脂肪以及高胆固醇、酒精等的摄入,正常情况下,胆汁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密调节下分泌排泄到肠道,促进脂肪及其他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胆囊对胆汁的排泄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摄入过多,对胆汁的需求量就大,胆汁过度分泌与排泄,容易引起胆绞痛等。大量饮酒,可造成肝损害,还可能引起胆汁分泌排泄调节紊乱、损伤胰腺,激活胰酶,诱发胰腺炎。
3、管理好晚餐、夜宵质与量
胆石病急性发作者以夜间居多,这与人体白天和夜晚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兴奋与抑制不同有关。因此胆石病患者夜间尤其不宜进食过饱、过油,应以偏少、清淡为宜。
4、保持大便通畅
解剖结构上胆道系统与肠道是相通的,而且功能上相辅相成,病理上互相影响。大便的通畅,有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的排泄,有利于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中医有所谓“大河通,小河畅”理论,就是指肠道通畅,胆道也就通畅之意。
方式:
1\《活到岁》节目号:点击通讯录-添加-查找“huodao”。
2\下载安装:手机用户可以下载APP“阿基米德”找到《活到岁》在线收听。发送文字或语音进行互动。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如何诊断白殿疯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