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胆囊结石,该怎么办胆囊切不切

发现胆囊结石,该怎么办?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非常高,但大多数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胆结石的治疗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几类,具体应采取何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1.饮食控制,定期复查!

首先,无症状胆囊结石可以不做任何治疗,很多人终生带结石,并不引发症状。对血脂高或脂肪性食物摄入过多的人,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少食油腻、多运动,有时结石可能逐渐缩小。但这部分患者需要定期做B超检查(每年一次即可,体检时会常规做),观察结石大小、胆囊大小和囊壁变化。如果复查过程中发现胆囊萎缩或囊壁增厚,此时不能除外发生胆囊癌的可能,需要行手术切除胆囊。还有一种情况,在患者因其它疾病需要进行上腹部手术(如胃切除术、肝脏部分切除术等)时,一般医生会建议同时切除有结石的胆囊(即使是无症状的)。这是因为:手术干扰后患者胆囊炎的发生率会增加,而且经过手术操作后一旦发作胆囊炎,会增加胆囊切除手术的难度和风险。2.药物溶石,危及生命?药物治疗胆结石,是针对那些经常感到右上腹不适的慢性胆囊炎患者而言。这些患者在没下定决心切除胆囊之前,可以通过口服消炎利胆类药物暂时控制症状;也可以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物,通过调整胆汁酸成分达到稳定结石目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并不主张对胆囊结石采取“溶石”甚至碎石等治疗。因为变小的胆囊结石更容易下行进入胆总管里,而胆总管结石的风险要远高于胆囊结石,治疗也更复杂。因此不要误信那些所谓“溶石”或“排石”治疗的宣传。3.手术治疗如果胆结石确实需要手术治疗的话,胆囊切除术是最佳的选择。随着医学的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且胆囊功能并非人体必须,切除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良好适应。因此只要手术指征明确,手术切除胆囊是安全可行的。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胆囊?前面说过,胆囊结石并不一定需要切除胆囊,但对于合并有胆囊炎(出现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发现炎症表现)的胆石症应该接受胆囊切除。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原则上都应手术切除胆囊。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术式。由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胆囊周围肿大、粘连存在,解剖层次不清晰,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和手术风险。因此,目前大多不主张在急性期行胆囊切除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渡过急性炎症期,待炎症完全消退后(约在急性发作后2个月左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当然,在有经验的外科医生那里,急性期也可以有选择地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相应的手术风险会明显提高。一些慢性胆囊炎或急性发作期过后的胆结石患者,由于临床表现不严重,就抱着侥幸心理不愿切除胆囊。殊不知这样做,相当于在自己身上埋下一枚“定时炸弹”,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本身就增加了胆囊癌的发生率,癌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死亡率和治疗难度均大大增加,本来很好治疗的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尤其是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显示胆囊壁增厚的、伴胆囊萎缩的胆囊结石患者,选择适当时机接受胆囊切除术是明智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适应症

有疼痛症状的胆囊结石。

有疼痛症状的慢性胆囊炎。

直径3cm的胆囊结石。

充满型胆囊结石。

5.有症状的和有手术指征的胆囊隆起性病变。

6.急性胆囊炎经过洽疗后症状缓解有手术指证者。

7.胆囊单发息肉直径超过10cm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8.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9.胆囊息肉伴有临床症状。

10.胆囊单发息肉,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若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11.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胆囊切除后要注意什么胆囊的功能是储存、浓缩和排出胆汁,帮助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切除胆囊后上述功能肯定会受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进食脂肪类食物后会腹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会使胆管扩张来部分代偿胆囊功能,一般2~3个月后就能够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因此胆囊切除术后要注意低脂饮食,少食油腻、肥肉、蛋黄等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用餐规律。

专家介绍

门诊时间:周二、周五

门诊地点:

门诊楼1楼东外一科门诊

王德利,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医院

普外科、胸外科

专业擅长:

微创腔镜技术治疗:阑尾炎,胆结石,疝,静脉曲张,胃结直肠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气胸,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的诊治及微创腔镜手术治疗。

出诊事宜:

门诊:门诊楼一楼导医台东临外一科门诊

病房:病房楼六楼普外科、胸外科病房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jsx.com/jyys/49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