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定律——揭示个人、组织、国家、文明的“性格”养成之秘!
来自:内审师修行与实战(shenjizhishi)
一代科学巨人:牛顿。被树上掉下来的烂苹果砸到了脑袋,引发了脑震荡,于是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三大定律,还整出一套物理公式:F=ma。
早起,忽然牙疼,没有脑震荡,却也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定律——牙疼定律,捉摸捉摸,居然也能整出一套公式;
不由窃喜:万一这个发现和牛顿大神地产出一样,成为教材上的东西,不就赚大发啦?
蹭一下大神的WIFI,希望牛顿的棺材板捂得够严实!
牙疼定律的简介
当你口中某一颗牙齿开始不正经发育了,令你疼痛难忍,你会发现,无论用哪边咀嚼食物,都会碰到那颗不正经的牙齿,痛不欲生!
于是,你的食物选择、咀嚼方式、说话方式、吸气方式都会随之改变,甚至影响到你的生活方式:少吃甜食。
(顺便普及个中医知识:为什么吃甜食会坏牙?按中医来说:甜入脾,脾属土,土克水,水属肾,肾主骨和牙。直达结构:“甜食”克你的“牙”)
反过来说:如果你没有牙疼,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若你那颗不正经的牙齿一直“正经”下去,你平时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三个子定律
定律一:不疼则无视定律
一颗从没有疼痛过的牙齿,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也不会为之改变什么!
忽然觉得,这和“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道理差不多,一种“真宝玉”碰到“贾宝玉”的恶心感油然而生!
定律二:躲不开定律
一颗疼痛的牙齿,无论你怎么费尽心思地避免用到它,当你吃东西时,仍旧会发现:它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那么地拉风,那么地“茕茕孑立”。
哎!感觉又和“墨菲定理”有一点点儿撞衫:怕路上踩到狗屎,一出门还是踩上了!
定律三:痛则变定律
牙疼发生后,你的后续行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为之改变,以避免或降低触碰到那颗痛牙,甚至改变生活习惯来适应它,也会制定一系统措施来保护其它健康的牙齿。
不怎么恰当地比喻:君子剑岳大侠,练了神功之后,通过粘假胡须、假装与老婆同床睡来掩盖那个痛点——男人味儿,虽然只是少了一块肉,但所有行为和心理都变了。
以上是核心三定律,当然还有一些隐性规则,虽然人或事物的成长和变化受“坏牙”的影响,但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同样的“坏牙”对人的影响程度会不一样。
比如:你3岁时第一次被蜜蜂蜇,你会哇哇大哭;你30岁时第一次被蜜蜂蜇,你可能只会吐口吐沫消消毒而已。
无论3岁还是30岁,被蛰后你都会明白:蜜蜂蜇人很痛,以后得绕道走!
牙疼定律公式:G=(T×Z)/Y;文字公式:改变量=疼痛程度×重要性÷预期
就用中文拼音首字母来代表各个变量,偏不用英文字母。
G代表”改变量”,也是唯一因变量,就是牙疼给你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你的生理和心理行为,进而改变你的成长方向;
T代表疼痛程度,越痛给你带来的改变就越大;
Z代表重要性,是指牙的“同类事物”对整体的重要性,比如那颗坏牙,不单单指这颗牙的重要性,还包括“整副牙齿对人体的重要性”。
Y代表预期,如果你预料到“牙疼”,那就你会在之前制定预防措施,“牙疼”带的改变就随之减少。这个预期包括:学到的知识,别人的经验或警告等。
事物的生长发育就是在一个个改变量(G)的影响下,变了样!
牙疼定律的应用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很多现象!看完再说牛逼不牛逼?
从“学科”角度来说,它可以解释很多学科中的现象,比如: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
不是这个定律只能解释这14个学科,而是我国一共就分了这14个学科门类,哈哈!
从体量来说,从个人到国际社会,都可以用到这个定律。
这个定律的核心是第三条子定律:痛则变定律;关键点在于对事物“发展方向”的影响。
一定切记,与那句“经典”的意思相反,别理解成“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这里的“发展方向”是指:坏人可能会变得更坏,也可能会变好,就看你的“牙疼点”在哪儿,和怎么应对这种牙疼。
一个可解释的现象:差异性和多样性
同样环境下,为什么会有不同性格的人?
同样类型和级别的企业,为什么会有差异极大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模式?
同样富裕或贫困的国家,为什么文明和国家形式可以完全不同?
这样的差异来自于哪里?全部来自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牙疼点”。
每个个体,碰到的“牙疼点”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应激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养成不同的性格。
就这样,大大小小的,数万计个“牙疼点”,造就了不同的成长路径。
运用到个体上
对于个人来说,性格的养成,完全符合这个定律。
生理上的,可以参照“牙疼”的例子,不再多讲。
心理方面,如果一个人从小被打击,被伤害,就容易产生恐惧和应激方面的性格,如果一生平平淡淡,那么他就感觉不到被打击的痛苦,就不会有这方面的应激反应。
此定律,只针对“发育过程”,不针对先天条件,主要解释后天的成长发育或事物发展。
一定程度上,先天条件会影响个体的“牙痛点儿”,比如你先天“口吃”,你就会有这方面的一系列反应,进而影响性格中的某一方面。
比如,你先天身强体壮,面带凶相,就很少受欺负,也很少有“楚楚可怜”的性格特质。
企业管理中
企业运营是由人、财、物和一系列业务组成,内含无数个环节和流程。
同样规模的企业,内部管理可能千差万别,这家企业中运营部强大,那家企业的财务部强势,换了一家企业又变成了成本部门厉害。
这家倡导“狼性”文化,那家倡导“家”文化!
这家重视考勤,那家重视结果。
如此大的文化和管理差异,所产生的后果居然都差不多:企业该怎么发展还是怎样发展!
为什么结果会相似?可参照“木桶理论”。
为什么差异大?这就需要用“牙疼定律”来解释了,每个企业遇到的“牙疼点”不一样,只有遇到了“牙疼”,才会产生较强的应对和预防措施,进行形成自己的文化和运营模式。
千百个“牙疼点”,就慢慢改变了企业的“性格”。
当然,也有被牙疼疼死的企业。
职场中:
1.“不疼则无视定律”。这个大家应该常见,你那一块业务没“牙疼”过,谁都不会在乎你,谁也不会觉得你有成绩,你也会慢慢变得不重要。
2.躲不开定律。只要你的某专业技能有短板,又因之犯过严重错误,大家都会认为你那方面不行,不会给你安排相应的工作,同时,你做任何事,都脱离不了你短板的影响。
3.痛则变定律。你发现了技能短板,就会努力弥补它,进而改变了你的整体实力。当然,也可能会放弃那块业务,选择在这方面退化,转攻其它业务。
对于一个国家
国家机器的运转或文明的发展,很多现象都能用此定律解释,比如我国的原子弹、盾构机、5G网络等。
当下最具典型的就属芯片问题了。
定律一:不疼则无视定律。如果不是被美国打压,我们估计很久之后才想起来重视自研芯片,说不定会认为联想的“贸工技”才是最正确的道路。
定律二:躲不开定律。“牙痛”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一限制芯片,我们的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都受到掣肘。
定律三:痛则变定律。遇到打压,要么投降,要么奋起,总之,芯片这个“牙疼”病,让我国从上到下都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进而影响到对科技发展的态度和资源投入,这也会成为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
定律的价值
既然发现了它,就应该学着利用它。
比如,你可以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或一个企业的运营模式),来分析他的成长历程,进而更了解他的实力、价值或缺点。
你也可以在教育子女方面运用到它,对关键问题塑造“牙疼点”,让其产生应激反应和重视。
“打、骂、羞辱”其实都是基于这个定律,虽然从道德上或结果上来说,不一定对,但它却是可以用此定律解释。
至于这条定律的其它应用,各位看官们可自行开发!毕竟,在一天之内发现并总结出这一套定律,我也是呕了几两血的,再没有更多东西可呕了。
恍惚间,自己仿佛悟道了,得考虑考虑要不要去开宗立派?——牙疼派!
好在人类的尾巴已经褪化了,不然真的可以翘起来啦!哈哈!
不多言啦,继续悟道中......
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