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
慢性胆囊炎的耳穴治疗
概述
慢性胆囊炎多由于感染引起,多为急性胆囊炎后遗症。部分病例与胆石症同时存在。轻者胆囊壁增厚和纤维组织增生,重者胆囊萎缩,囊壁显著增厚,囊腔减小,机能丧失。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类似,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及压痛。不发作时有上腹或者右上腹不适,隐痛,腹胀,嗳气,反酸,厌食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常常按“胃病”治疗。
病因病机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中医学称之胆胀病.胆胀是指胆腑气郁,胆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胆病,为临床常见证候之一.本病病机主要是气滞、湿热、胆石、瘀血等导致胆腑气郁,胆失通降.辨证上以辨虚实和缓急为要点.胆胀的治疗原则为疏肝利胆、和降通腑.共分为肝胆气郁、气滞血瘀、胆腑郁热、肝胆湿热、阴虚郁滞、阳虚郁滞六个证型进行中医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调摄
辩证治疗1.主证:右上腹隐痛,腹胀,厌食油腻,反酸
2.辩证:
(1)肝郁气滞:右上腹间歇性绞痛或者闷痛,拒按,有时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口苦,纳呆,或者恶心呕吐,或低热,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弦细或者弦紧。
(2)肝胆湿热:起病急骤,右上腹持续性疼痛,拒按,疼痛并牵掣肩背,伴呕吐,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发热或者寒热往来,身黄似橘,小便黄浊,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者弦数。
3.治疗:
1)主穴:胰胆,交感,肝
2)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
3)方义:(1)胰胆为病灶所在之穴,为病变所在部位。(2)肝与胆脏腑相表里,以疏肝利胆。(3)交感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内脏有镇痛和止痉的作用,为治疗内脏疼痛的要穴。
4)操作方法:耳穴压丸法,毫针刺法
按语
耳穴治疗法对本病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的作用,一般能较好的控制病情发展,而对于急性发作者,若严重胀气应该给予胃肠减压。疼痛剧烈以及感染严重者应给予止痛以及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长按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