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为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何呢?
一、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
1.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
2.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
3.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胆囊动力学异常:胆汁淤积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病因;
2.胆囊缺血;
3.其他:病毒、寄生虫感染是少数胆囊炎的病因之一。饮食因素也参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如长期饥饿、暴饮暴食、营养过剩等。
下面一起了解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吧。
1.腹痛:是大多数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84%。腹痛的发生常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患者常表现出发作性的胆绞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出现钝痛,可放射至背部,持续数小时后缓解。
2.消化不良:是慢性胆囊炎的常见表现,约占56%,又称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饱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3.无症状胆囊结石:无明显的症状又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可在常规健康体检中发现胆囊结石。
在其治疗方面,提倡个体化治疗。
一、无症状的慢性胆囊结石,保守治疗为主。
1.饮食调整:建议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并提倡定量、定时的规律饮食方式;
2.利胆治疗。
二、有症状的胆囊炎
1.解痉止痛:可用解痉止痛药物,但要注意的的是,这些药物并不能改变疾病转归,且可能掩盖病情,因此一旦无效或疼痛复发,应及时停药。
2.缓解胆源性消化不良:需要在消化不良出现的早期,应用有助于改善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
3.抗感染治疗。
总结: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一般首选内科治疗,但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和表现,则需考虑外科治疗:
1.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mm及以上;
3.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
4.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
编辑:肖永生
审校:赵柯心
级张聪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