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胆囊长了石头,到底该“保”还是该“切”呢?
胆囊切除手术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从临床观察来看,做了胆囊切除术,虽然失去了胆囊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绝大部分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无大影响。有的患者的胆囊在切除之前已经丧失功能,早就是肝脏在代替胆囊工作。所以对这些患者来说,手术之后体内病灶消失,消化功能反而会好些。尽管胆囊切除术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甚至有结肠癌发病率增高的报道,但至今没有得到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来证明。胆囊切除术仍被公认为治疗胆囊疾患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少医生大力提倡保胆手术,即切开胆囊把石头取尽,胆囊保留。很多患者以为保胆是项新技术,觉得保胆肯定比切胆好。其实,并非绝对如此。首先,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保胆取石的复发率仍不低,而且不是所有的胆囊结石都适合保胆取石。
因此,到底保胆还是切胆,最终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1什么人必须行切胆手术?
胆囊已经萎缩、已经没有了功能、或者有恶变可能时只能选择切除。如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影像学检查发现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瓷性胆囊)、胆囊腔消失、胆囊息肉疑有恶变或恶变可能性大者均需行胆囊切除。对于有溶血性贫血合并胆囊结石、糖尿病病人合并胆囊结石等情况均不适宜做保胆手术。有长期胆囊结石病史的老年人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也不建议做保胆手术。
2什么人可以行保胆手术?
选择保胆手术必须符合以下3点:
(1)患者年龄较轻,自己要求并同意保胆的。
(2)B超及MRCP检查显示胆囊粘膜较光滑,囊壁增厚不明显,胆囊充盈良好的病人可以保胆囊。也就是说胆囊要有功能才能保,如果是胆囊已经充满结石、胆囊无功能的情况,还是要切除胆囊。
(3)手术过程中,在取出结石后要检查胆囊管,如果胆囊管不通畅也不能保胆囊。此外,目前保胆手术同样应用于胆囊息肉的治疗,关于胆囊息肉手术的标准,目前无特定标准,有的人恐惧息肉癌变,认为只要发现息肉就要手术,这是不对的,一般胆囊息肉大多是胆固醇息肉,很少癌变,不必紧张。一般认为,以1cm为大致界限,1cm以上的可以切除息肉保胆囊或直接行胆囊切除。1cm以下则严密观察,如短期内增长迅速或伴有明显的症状如腹痛等也可考虑手术。另外决定是否胆囊切除,主要是术中即刻送病理,如是恶性则胆囊切除,反之,则可保留胆囊。
3胆囊结石保胆手术,术后是否会复发?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力争取净胆囊内结石是保胆手术的目的。但是,因为结石的形成原因没有得到根本控制,所以还是有可能复发的。换句话说,我们通过手术的方式只能把已经长在胆囊里的结石取出来,但由于每个人胆囊内胆汁成分结构不同,有些人胆汁内的胆固醇比例过高,胆固醇就容易沉积在胆囊内形成结石,所以对于这样的病人即使取出结石,以后还是会再长出新的结石来,目前统计资料显示取石保胆囊手术术后1-5年结石的复发率大概在2%~9%左右。
看了这些,您还在烦恼于该不该“保”胆的问题吗?胆囊切或不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临床决策往往讲究“个体差异”,重要的是在医患沟通中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既可治“身”病,又可治“心”病。
无论是保还是切,由吉林德商药业生产的独家品种胰胆舒颗粒是临床上专注于胆胰同治的中成药,是中医防治胆胰疾病的瑰宝。
胰胆舒颗粒
以姜黄为君药,配伍赤芍、蒲公英、牡蛎、延胡索、大黄、柴胡组方而成。用于治疗急、慢性胰腺炎或胆囊炎属气滞血瘀、热毒内盛者。
(1)源自经典名方:《急腹症方药新解》“清胆汤”,治胆有方;《济阴纲目》“延胡索散”,用于各类急腹痛症。
(2)安全性高:君药姜黄有几千年的药用和食用历史,是欧美最常用的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天然药物。
(3)疗效确切:胰胆舒颗粒具有镇痛、抗菌、利胆、护胰、改善患者心境五重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急慢性胰腺炎或胆囊炎各种临床症状,并可阻止胆胰损伤,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是唯一具有肝胆胰三腑同治的特效中成药。
(4)慢性胰腺炎一线用药:胰胆舒颗粒填补了目前临床上慢性胰腺炎的用药空白,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一线中成药品种。
易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