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谈癌色变和癌症高发的年代,这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首先,我们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看是什么体质状况,人才会产生癌症。
三种体质类型易患癌症:
一、气阴两虚,出现在常年(慢性)易疲劳的人群,所谓正气虚,则邪气盛,为肿瘤创造了生长环境。
二、痰湿体质,易造成水液代谢异常,形成潴留痰邪,日久积聚成块,自然成瘤。
三、气郁血瘀,气道郁堵,经脉不畅,致使阳气不能正常运行。“阳化气,阴成形”,导致肿瘤生成。
还有人的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西方心理学认为,人的怨恨心理与癌症关联密切,也符合中医“百病皆生于气”的病因。
既然知道了癌症形成的主因,那么消除致病因素,是预防癌症发生的重要手段。采用祖国医学的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活血通经等治则,改善体质,达到阴平阳秘、气血通和的身心健康状态,癌症也会远离。
综上所述,我认为胆结石能否癌变与患者的体质环境有关。
临床上有些患者只切除了胆囊结石而不进行病因调治,数年后患肝癌的病人不是少数。相比之下另外一些患者能系统进行辨证治疗,消除病证与胆结石“和平共处”,终身带“石”的也屡见不鲜。
目前外科临床中对胆囊结石的切除术非常普遍,也许担心癌变是主要原因。我接触胆结石疾病二十余年,十万以上的病例中,胆囊癌患者只有过两例。其中一例患者并没有胆结石病史。我的职业经历告诉我,胆囊结石与癌症没有直接关联,也许我的认知有局限性,仅供参考。
在中医的范畴里,胆囊至关重要。《内径》讲“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又有“胆主一身之志”,“胆主少阳之气”之说。简单概括的说,人体的阳气生于胆,所以五脏六腑的机能与胆都密切相关。众所周知,阳气的盛衰代表生命力、抵抗力和适应能力的强弱,可见阳气的重要性。
另外约有50%左右的患者,胆囊切除术后有可能在肝内肝外胆管再生结石。
因此,我们治疗胆囊结石的原则,一直都是尽量保留胆囊。即使是结石不能排出,但是通过“以平为期”的治则,调整五脏平衡,用“安石”法,短期服药,使得身体长期与结石和平共处,让患者无疼痛、结石得以控制、不影响其它脏器。同时整体治疗其它功能性疾病(心脏病、高血压、妇科病等)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这才是最有利于患者的胆结石治疗方案。
当然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我们也主张选择切除,并且术后一定进行调整病因治疗,以减少结石复发率。
保留胆囊用中医的方法改善结石病症状,控制结石发展,排出小结石,解体大结石,最终目的摆脱结石病困扰。这种观念越来越得到同行及广大患者的认同。
其实治病就医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互相吸引,认同的过程,多一些认知和了解,也许离客观和健康会更近一些吧!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立即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