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胆囊内胆泥是指悬停在胆囊内与粘蛋白混合的胆固醇结晶或含钙的胆色素小颗粒。目前,胆囊内胆泥的转归还无定论。仅有少数报道称其与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为此,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Lee教授等开展了一项研究,评估症状性胆囊内胆泥患者后期是否会发生胆系疾病,成果发表于近期的《JournalofClinicalGastroenterology》。医脉通整理如下:
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人员连续性选取年5月至年12月有典型胆系疼痛且接受过腹部超声检查的患者。通过查询患者病案资料,排除患胆囊结石的患者。比较其中胆囊内胆泥患者与非胆囊内胆泥患者间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胆系疾病的发生率。
最后,一共有58人入胆泥组,70人入非胆泥组。胆泥组的5年累计胆系疾病发生率明显更高(33.9%vs15.8%),风险比(HR)为2.(P=0.)。
具体到每个胆系疾病,胆泥组的5年累计发病率均更高:急性胆囊炎,15.6%vs5.3%;急性胆管炎,15.5%vs5.3%;急性胰腺炎18.4%vs11.1%。而在胆泥组中,后来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发生胆系疾病的人数更少(2/16,12.5%vs17/42,40.4%)。
胆囊内胆泥的自然病程多种多样,胆泥有时会因为患病因素解除而溶解消失,有时则会发展为胆囊结石。Lee教授通过研究发现,症状性胆囊内胆泥患者更容易发生胆系疾病,且胆囊切除术能够减低发生率,可以认为胆囊内胆泥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Lee教授建议有症状的患者在发现胆囊内胆泥的两年内尽早切除胆囊,因为前两年内发生胆系疾病的几率更大。
医脉通整理自:Long-termOut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白癜风可以完全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