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谈恋爱,维持一段恋情容易;而结婚,维系一段婚姻不易。毕竟,恋爱是两个人的世界,事关两个人,而婚姻是两个家庭,事关父母孩子。
有人婚后,两口子自给自足,有孩子后请保姆或送托班,日子虽累但没有父母干预;有人婚后,经济条件好,工作稳定,孩子老人帮忙带,夫妻还能单独出去住,日子和谐美满;有人婚后,夫妻孩子老人共同住在一起,有老公在中间斡旋,日子倒也能过得其乐融融;但也有人婚后,老公一个人在异地赚钱,自己带着孩子陪公婆吃住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是种什么体验?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这位女性朋友的讲述了解一下:
黄女士35岁孩子3岁
我和我老公婚后生活在小县城,平时孩子奶奶帮我们带孩子,我老公在一家国企单位上班,我给县城里的一家私营老板做财务工作。日子也算稳定快乐。
可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也为孩子将来接受教育的问题焦虑起来。本打算让孩子就在县城里读书,可孩子爷爷突然给了一个机会,让孩子去爷爷工作的市里接受教育。我们思量再三,最终决定,我辞掉县城的工作,带着孩子和婆婆去投奔市里的公公。我老公就继续留在县城里工作。
经过一个月的折腾,我在市里找了新工作,孩子也渐渐适应了市里的生活,一切总算稳定起来。
离开老公,和公婆在一起同住了5年,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坚强,更加的独立。
我的公公和婆婆是60年代出生的人,那个时代的人吃不饱肚子,生活节俭,特别能吃苦,很朴实。我公婆身上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因此,他们的思想,喜好,教育孩子的观点,生活习惯都和我存在很大的分歧。也为我们在一起磨合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
老话说,牙齿舌头在一起还经常打架呢?更何况我和公婆住在一起。没有一点矛盾是不可能的。但正面冲突和争吵几乎没有发生过。
和他们在一起,因为孩子教育观点,常常产生分歧。
举例来说,我们宝宝有吃糖的坏习惯。小孩子从小不能吃太多的甜食,甜食会抑制身体里的生长激素,影响孩子的身高。我倡导从小不要给孩子买太多的糖果。但我公公婆婆表面答应我,但经常私下背着我给孩子买糖。有一次,我发现,他们给孩子吃了一斤冰糖,那个时候孩子才3岁多点。真的把我气坏了,但是又不能跟他们吵架。
还有一次坐地铁,地铁上人很多,有一个大学生热情地给孩子奶奶让了座位,孩子奶奶的下意识动作就是让孩子坐,自己站在边上。我给孩子说,那是姐姐给奶奶让的座位,不是给你让的。你不能独自坐,你可以让奶奶坐稳抱着你,或者你站在奶奶身边,但自己不能坐着让奶奶站着。我还没讲完话,孩子奶奶就一个劲儿说,没事没事……
我常常都是被这些小事情困扰。即便是事后找孩子爷爷奶奶沟通,摆事实讲道理,但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宠溺,很多的原则性问题都成了表面工作。
但即便这样,我还是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后来,孩子的爷爷奶奶随着孩子渐渐成长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溺爱孩子的害处后,也在发生着改变。
现在孩子上小学了,我们对于他的教育问题都是统一战线,不偏执不打骂孩子,说教为准,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孩子也非常的积极阳光。
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得也非常融洽。公公婆婆也不会过分干涉我的工作和私人生活,对于我身边的异性朋友,我都会一一告知。约朋友出门我会提前跟他们报备,除了出差,走亲戚外,不会在外留宿。
我们一起磨合,一起成长。公婆因为我在存在,学会了上网,学会使用智能产品。而我和孩子也在他们的关爱下,渐渐成长。很多问题和矛盾更不需要老公从中间斡旋,我们都找到了共同认可和能接受的处理模式。
离开老公的宠溺,带着孩子和公婆住,我觉得坚持做自己,适当的妥协和包容,坚守底线和原则,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太有个性,我行我素,不顾别人感受,更不要无底线忍让,没有原则。共同相处,适度很重要。
婆媳相处之道李金河中国三峡出版社京东¥75购买已下架作者:暖暖,分享情感故事,缓解情感焦虑。
你和公婆同住在一起,关系如何?感受如何?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