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4月5日3时20分03秒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五个节气
清明
清明节放假通知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又到了祭英魂、悼先祖的清明节。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藉此认识先辈,修正自己,引领后人,去枯弥新,弘扬正能量。
掌握放假时间按时返校上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及我校行事历安排,现将清明节放假时间通知如下:
4月3日—5日放假,共计3天
4月6日(周三)正常上课
疫情防控温馨提示放假期间非必要不要前往风险地区,尽量不出河源;确需出行时做好防控措施,同时向学校汇报行程。师生及家长尽量不去人流密集区,注意预防流感及其他传染性疾病。
1.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活动距离;
2.保持手部卫生,保持良好的健康和卫生习惯;
3.做好自我症状检测,如有体温异常等,请及时就诊;
4.如必须外出,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尽量去户外通风、空旷的场地,并做好防护措施,包括正确佩戴口罩,戴手套接触公共设施设备表面等;
5.最好随身携带含酒精的一次性消毒液,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或交谈,并尽量缩短逗留时间。
安全事项提醒一、交通安全
假期出行时,切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家长也要约束自己,不要酒后开车,确保不出交通事故。一定要保证孩子在大人视线范围内,让孩子牢记一个联系电话,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拨打。
二、注意饮食卫生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温开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变质、霉烂、无卫生许可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生活有规律,不暴饮暴食。
三、注意传染病预防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请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以防感染。外出回家提醒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同时注意保持家里室内的通风,把传染病的预防放在心上。
四、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保护
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电,不在水库、引渭渠、河滩等危险的地方嬉戏玩水。家里热水瓶、热锅、家用电器、打火机、刀等物品应放到孩子取不到的地方,家庭的一切药品皆应妥善存放,不让孩子随便取到,防止误服;内服药和外用药分别存放,日常用的灭虫药品更要妥善放置。
五、提倡文明祭祀
倡导生态文明的祭祀新风。扫墓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示深切怀念的重要方式,倡导鲜花祭祀、植树祭祀、家庭祭祀等祭祖仪式,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以及清扫墓碑、颂读祭文、传诵祖训等健康的方式寄托哀思,养成“不乱扔垃圾、不损坏树木、不使用明火、不乱放鞭炮”的祭扫习惯,弘扬社会新风气。
清明习俗有哪些祭拜与扫墓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寒食过去,清明到来,是时候多种些树木了。先人的精神,当像山上的树木,是长青的;人的生命,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在这春风中成长、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
碰鸡蛋每到清明,总有一些小朋友愿意碰鸡蛋,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互相捏,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这个游戏是小朋友们的最爱。
清明时节,这样养生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早春的街头,“短袖与棉袄齐飞”的情况并不少见。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这段时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着装,最好多穿几件,有备无患。需要时,还可搭配帽子、围巾等小配件。
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羊肉、鸡等;可多食时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等。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
菊花茶养肝利胆,散冬季寒邪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
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因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其实,不妨经常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犯困时,闻一闻风油精、清凉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清明节是一个契机
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死
体味现实人生的可贵
让我们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
认真活在当下
清明节也是一种寄托
流淌着我们对过去的思念
也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
让我们怀揣希望
笃定前行
年秋季学期报读意向登记详情一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