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授权发布
作者:司锟
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炎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评估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年2月至年11月确诊的90例胆囊炎患者纳入胆囊炎组,另将同期于本院体检的75例健康人纳入健康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肝动脉和胆囊动脉的血流参数[血流最大峰值流速(maximalpeakflowvelocity,Vmax)、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有效率,并观察胆囊炎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胆囊炎组患者肝动脉和胆囊动脉的Vmax和RI均低于健康组(P<0.05),胆汁透声差、胆囊壁厚、胆囊肿大、超声墨菲征阳性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健康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与病理诊断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好地显示胆囊炎患者胆汁透声差、胆囊形态、胆囊壁薄厚程度及超声墨菲征等情况,在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类型方面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胆囊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治疗预后
胆囊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1],急性胆囊炎发病急促、病情复杂,恶化进展快速;慢性胆囊炎则会反复发作。研究发现,长期持续的胆囊炎会导致人体胆囊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早诊断、早治疗是胆囊炎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效果明显。但是,胆囊炎病情复杂,开腹后的突发状况会影响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3]。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并评估胆囊状况、粘连与否及发病病因,据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炎的诊断价值及其对预后评估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年2月至年11月确诊的90例胆囊炎患者纳入胆囊炎组,均因右上腹疼痛住院。纳入标准:①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发作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未缓解者;②胆囊长度>px,宽度>px,胆囊壁增厚程度>10px,并有水肿现象,呈现“双边影”,周围有积液;③胆囊有明显肿大现象,内有点状或絮状物。排除标准:①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患者;②胆囊区域严重粘连者;③肾、肝、心功能异常者。入选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23~58岁,平均(39.51±6.29)岁;胆囊炎病理学分型:单纯性胆囊炎24例,化脓性胆囊炎40例,坏疽性胆囊炎26例。另将同期于本院体检的75例健康人纳入健康组,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22~57岁,平均(38.64±6.31)岁。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同意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
1.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选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6MHz)进行诊断。具体如下:胆囊炎组患者术前24小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要求受检者检查前8小时空腹。胆囊收缩功能检查:先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受检者的胆囊大小,然后食用油煎鸡蛋2个,再次检查受检者胆囊,评价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动脉血流测量:受检者取仰卧位,显示胆囊腔厚度,测量胆囊长径、宽径以及厚度。超声探头置于受检者右肋下切面,检测胆囊动脉血流,要求受检者屏气,将多普勒取样点设置为血流最明亮点。获取频谱,测量并记录血流最大峰值流速(maximalpeakflowvelocity,Vmax)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肝动脉血流测量:将探头置于受检者右肋间斜切面,充分显示其肝门处的解剖学结构,根据血流频谱检测受检者的肝动脉血流,定位后,要求受检者屏气,将多普勒取样点设置为血流最明亮点,获取频谱,测量并记录Vmax和RI。检查时,受检者取侧卧位,按照常规方式仔细扫查其胆区,检查胆囊炎组患者病变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囊壁光滑度、厚度以及是否有结石或积液情况、胆囊内部强回声大小和数目、判断肝外胆管是否通畅、观察胆区超声影像的清晰程度,评估是否存在胆囊粘连,分析胆囊炎发病原因。超声诊断标准:①单纯性胆囊炎:胆囊增大,形态饱满,胆囊壁轮廓线模糊,外壁线不规则,胆囊壁弥散性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呈增强回声带,有双层回声,出现水肿现象[4,5]。②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增大,轮廓线模糊,囊壁增厚,不光滑,无明显回声中断,局部有膨出,增厚的胆囊壁间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6]。③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壁均增厚,不光滑,毛糙,胆囊壁呈双层改变,浆膜层光带粗糙,回声增强,连续性较完整[7]。1.2.2、手术治疗
胆囊炎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检查患者的心率、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和有穿刺禁忌的患者,患者禁食12小时,补充营养液,同时配合广谱抗生素治疗。术中,要求超声科和影像科医师同时在场并且相互合作完成。具体如下:①患者取侧卧位,选定穿刺点位点,给予利多卡因(浓度为2%)局部麻醉。②取穿刺针(18G)经患者肝穿入胆囊,成功置入导丝后,对针道进行扩张。③在患者胆囊内部置入引流管,抽出胆汁给予进一步细菌培养。④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辅助下调整置入管的长度,并将引流管缝合固定于患者侧腹壁。术后给予患者相应抗生素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病理诊断:胆囊形态增大或正常,浆膜面毛糙,部分水肿,切面囊壁不同程度的增厚,黏膜皱襞大部分消失而变平坦,部分黏膜坏死脱落,并有局灶性出血。镜下可见胆囊壁正常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囊壁增厚,组织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排除胆囊癌后即可诊断为胆囊炎[8-11]。1.3、结果评价
(1)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①胆汁透声情况:胆汁近似低回声或见沉积物视为差;胆汁无回声或见稀疏点状弱回声视为良好。②超声墨菲征反应:患者深呼气时未出现明显疼痛为阴性;患者轻吸气时即出现明显疼痛且无法做深呼吸为阳性。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胆囊壁厚薄程度和胆囊形态(正常、肿大、粗糙)。
(2)分析胆囊炎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
(3)临床疗效:①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右上腹疼痛、寒战、恶心呕吐、发热等)逐渐恢复正常,经超声检查无异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明显好转;③无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校对全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设置双侧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2、结果
2.1、胆囊炎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如图1、图2所示。
2.2、两组研究对象肝动脉和胆囊动脉血管动力学参数比较
胆囊炎组患者肝血管和胆囊动脉的Vmax和RI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表1)。
2.3、两组研究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比较
胆囊炎组胆汁透声差、胆囊壁厚、胆囊肿大、超声墨菲征阳性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健康组(P<0.05)(表2)。
2.4、胆囊炎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与病理诊断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3)。
2.5、临床疗效
经对症治疗后,胆囊炎组患者显效53例,有效31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84/90)。3、讨论
高危急性胆囊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属于危重病,其致死率高达20%,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疼痛,甚至放散至背部,且持续时间较长[12]。绝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腹肌强直和触痛感;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出现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3]。
传统临床主要通过黑白超声诊断慢性胆囊炎,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临床诊断胆囊炎的主要检查项目和重要参考指标[14],该方法可明显提高胆囊炎诊断的准确度和特异度[15];提供更细微、更准确、更具体的病理信息,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胆囊炎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关键是在Calot三角区处对胆囊进行剥离观察,而胆囊周围组织和Calot三角区的粘连是手术治疗的难题之一,虽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法直接显示胆囊周围组织与Calot三角区的粘连情况,但根据患者胆囊轮廓和胆囊壁结构的清晰度、胆囊壁的薄厚程度、胆囊腔的透声性、胆囊周围有无积液等均可有效预测胆囊的病变程度和手术难度[16,17]。本研究发现,胆囊炎组患者肝动脉和胆囊动脉的Vmax和RI均明显低于健康组,且胆汁透声差、胆囊壁厚、胆囊肿大、超声墨菲征阳性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好地诊断正常胆囊和胆囊炎。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与病理诊断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炎在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类型方面的准确性较高。研究显示超声对结石性和非结石性胆囊炎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8,19]。超声诊断是一种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可重复施行,故常用于胆系疾病的检查,且在胆囊超声检查中,可以同时检查其他脏器。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好地显示胆囊炎患者胆汁透声、胆囊形态、胆囊壁薄厚程度及超声墨菲征等情况,在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类型方面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司锟(首都医科医院超声科,北京010)通讯作者:司锟E-mail:fengguitin
.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