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风送爽,夏天正在悄悄离去,总结夏日的热门词汇,总少不了啤酒、烧烤、冰淇淋、减肥……伴随多种饮食方式,胆结石这一疾病也多了起来。相信大家对这个病并不陌生,但你真的了解它吗?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了解胆结石。
1
胆囊有什么用?
人们常说“肝胆相照”,胆囊就藏在肝脏的后方,是一个形状像鸭梨一样的器官。它有一个可爱的小名叫做“胆汁仓库”,在我们不进食时,肝脏分泌出的胆汁就会储存并浓缩在胆囊内,当我们进食后需要消化时,胆汁再由胆囊排出,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另外,胆囊也会分泌黏液,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所以,胆囊并不产生胆汁,它只是胆汁的“小仓库”,哪怕因为胆结石被迫失去胆囊,我们并不会失去胆汁,它会继续帮助身体消化食物。
小贴士:
胆囊与胆量没有关系,当然,我们更不会像传言中说的,失去了胆囊就“没胆”而变得胆小。
2
高危因素有什么?
胆结石种类很多,因位置不同可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说的“胆结石”一般多指胆囊结石。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妊娠、糖尿病、高血脂、胃肠手术、长期高脂肪饮食和不规律进食等都是胆囊结石的常见高危因素。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更易得胆结石。
所以,我们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按时、规律进餐,不能不吃早饭和节食减肥。
小贴士:
又到了“贴秋膘”的时节,大家更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大鱼大肉,以免增加结石风险。
3
怎么知道自己患病?
得了胆结石后,有一些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有一些人会出现以下表现。如胆绞痛,即进食后出现剑突下及右上腹痛,很多人常误以为是胃痛。还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及眼球发黄,出现此类症状很可能是出现了胆总管内结石,从而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还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腹部B超检查可初步确诊。超声检查没有疼痛又便捷,是确诊的首选。
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