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尿
血尿发生率几乎达%,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肉眼血尿大多在碎石后1~2天内自行消失,一般不需用止血剂。碎石后出现严重血尿不止时,应及时行B超或Cr检查,以了解有无肾损害。如无明显损害,可卧床休息,予输血及应用止血药后可治愈;如发现肾实质损伤时,视病情行保守或手术治疗。少数血尿程度较重或时间延长的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凝血机制异常,需给予药物治疗。
二、肾实质和肾周出血
动物实验表明,大多数受冲击的肾脏表现有轻微的实质和肾周出血或血脉。行磁共振或CT检查发现,SWL可引起患者肾脏水肿、体积增大、肾皮质与髓质界限消失、肾间质小出血灶等改变,提示肾实质有损伤及不同程度的出血。肾胀出血程度和冲击波能量、冲击次数直接相关。如患者术前有高血压且血压未得到控制,则肾脏和肾周出血发生率将明显升高,这也是近年来强调用低能量冲击波进行碎石的主要原因。对于出现肾周围血肿的患者,应采取:
1.绝对卧床休息2周,以防止血肿破裂。
2.术后24-48小时患侧肾区冰敷,以减少局部出血;72小时后局部热敷2~3次/天,以促进血肿吸收。经过处理后,血肿多可消失。
三、皮肤出血
早期碎石机产生的冲击波对皮肤损伤较重,表现为冲击波穿入点皮肤淤点、淤斑。随着碎石机波源的改进,皮肤及皮下出血仅偶有出现,其程度和范围亦相当有限。少数患者由于水囊与局部皮肤接触不紧密或囊内有残留气泡,冲击波进入皮肤部位存有空气,使冲击波发生散射,导致局部皮肤损伤加重。另外,耦合剂使用过少或质量不佳亦可加重局部皮肤损伤。
四、消化道出血
临床观察和实验证明,SWL能引起冲击波中轴区及结石附近肠系膜充血、出血和肠道黏膜下出血,但出血量一般较少,患者亦无自觉症状,仅少数患者出现呕血或便血,多因碎石时胃肠道积气过多、气液声阻抗差异增大所致。因此,患者在碎石前应常规行肠道准备,减少积气,尤其是采取俯卧位治疗者。消化道出血一般无须治疗即可自愈。
五、咳血及血痰
由于肾上极位置靠近肺下界,碎石治疗时可因呼吸运动引起冲击波损伤肺底。肺脏因充满气体,冲击波所致损伤较一般器官为重。患者于碎石后出现痰中带血或咳血,但病情一般不重,休息几天即可。因此,在治疗肾上盏结石时,尤少其对小儿患者应注意保护肺脏,用泡沫海绵遮挡肺下部可有效避免肺损伤。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
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版权。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猜您喜欢:
冲击波碎石常见问题及处理丨丨石街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生物学效应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发展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