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病胆肠吻合术应用专家共识20

作者: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专家委员会文章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18(5)

4 胆肠吻合术技术要点

4.1 基本原则

应根据探查情况及术者经验选择适宜的胆道重建方式,充分保证胆管血供,行黏膜对黏膜单层外翻缝合,保证管腔的光整平滑,尽量将线结置于管腔外,保证管腔内无异物。选择合适的缝线并合理使用胆道支撑管。如近端胆管有多个开口应尽量整形拼合,以增大吻合口径。

4.2 操作步骤

胆肠吻合术一般在完成肝部分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管整形等手术后施行。用于吻合的胆管应是无炎症瘢痕、血供良好的胆管,且为保证血运,不宜过多游离胆管壁。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步骤:在Treitz韧带下方15~20cm处横断空肠,游离远端空肠(Y襻)并封闭残端,将Y襻经结肠前或结肠后上提与胆管吻合,然后将近端空肠与距胆肠吻合口40~60cm处Y襻行端侧吻合(也可使用切割闭合器行侧侧吻合),吻合完成后形状如英文字母"Y"。

改良胆管空肠襻式吻合术步骤:距Treitz韧带15~20cm处上提空肠与胆管断端吻合,然后将近端空肠与距胆肠吻合口40~60cm处胆汁引流空肠襻行侧侧吻合,在距胆肠吻合口近端5cm处(空肠升支引流襻)结扎空肠升支引流襻,结扎力度适中,封闭肠管即可,力度过大可能导致肠管坏死。

4.3 技术要点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胆管空肠襻式吻合术技术要点如下:

(1)分离胆管周围粘连时必须彻底止血,手术视野清楚,如有出血,切忌盲目钳夹,以免损伤肝动脉、门静脉、十二指肠和结肠等。

(2)显露胆管后,不作过多游离,尽可能去除炎症、瘢痕或缺血坏死胆管组织,直至血运良好与正常胆管类似,修剪、切开或离断胆管时也尽量使用精细剪而不运用电刀。

(3)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Y襻以40~60cm为宜。过长的引流肠襻可能会因粘连发生扭曲、折叠,造成胆汁引流不畅,增加胆汁淤滞和肠道细菌繁殖的机会,过短则易反流。

(4)行胆肠吻合尤其是高位胆肠吻合时,一定要探查清楚肝内胆管的各分支,避免遗漏,否则造成不可愈合的胆汁漏或频发肝内胆管炎、肝脓肿等。

(5)胆管离断后可暂时夹闭残端胆管,防止胆汁流入腹腔,预防术后腹腔感染和严重粘连。

(6)胆肠吻合口后方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注意引流管不能压迫吻合口。

4.4 胆管血供的保护 

胆管良好血供是减少术后胆道狭窄、胆汁漏的重要因素。因此,吻合前必须首先确定胆管断端血供是否良好。胆管断端出血一般以5-0无损伤缝线缝扎为主。解剖分离胆管时,适当保留周围组织,注意保护肝动脉及紧靠胆管的3点钟动脉和9点钟动脉(呈轴行走向)。一般运用剪刀横断胆管,如术中用电刀解剖分离时一般使用电切模式离断胆管。

4.5 吻合方式

胆肠吻合应采用单层缝合法,吻合口应保持与周围组织无张力,以避免组织在受力下被缝线切割造成胆管壁损伤和胆汁漏,必要时行减张缝合。常见吻合方式主要包括连续缝合、间断缝合、后壁连续前壁间断缝合等。

连续缝合的优点是操作方便,避免腔内线结残留,通过调节缝线的松紧保证吻合口均匀受力,避免缝合和打结过程中撕裂胆管组织。其缺点是容易影响吻合口血供导致吻合口狭窄。间断缝合的优点是血供良好,细小胆管吻合时可避免吻合口狭窄。其缺点是操作相对困难,后壁缝合时线结不容易打在管腔外,位置深显露不好时不容易操作。胆管无明显扩张时一般采用间断缝合或后壁连续联合前壁间断缝合。如果术中发现胆管断端瘢痕纤维较多或组织水肿严重或胆管狭窄时,多采用间断缝合,并尤其注意打结张力以避免缝线对组织的切割从而造成术后胆汁漏。4.6 胆肠吻合的缝线和针距选择 

外科缝合的意义在于保持吻合口的对合,促进组织愈合,胆道及小肠都属于愈合迅速的组织。因此,胆肠吻合应首选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缝线。缝线推荐使用人工合成的长效单股可吸收聚对二氧环己酮缝线(PDSⅡ)和具有抗菌涂层的多股可吸收聚糖乳酸缝线(抗菌薇乔VicrylPlus)。

人工合成的螺旋倒刺可吸收线也适合腹腔镜胆道手术的缝合,一般不建议使用不可吸收线以避免吻合口结石形成。缝针推荐带线圆针,缝线粗细根据胆管条件一般选用4-0到6-0为宜。

针距和边距适当,疏密均匀,保证吻合口无狭窄、扭曲及张力。针距一般要求为2~3mm,边距2~3mm,根据胆管情况适当调整。缝合结束后观察有无胆汁渗漏,酌情予以加针缝合。

4.7 胆道引流

胆肠吻合术后放置T管的目的在于预留通道便于取石以及行胆道支撑防止狭窄。是否放置胆道引流管,应视病变情况和吻合完成情况而定。若通过切除萎缩肝组织、肝门部胆管整形等方式结合术中超声检查达到了取尽结石、去除病灶和通畅引流的目的,且吻合口满意时胆肠吻合口可不放置T管。以下情况需放置T管引流或支撑:

(1)可能存在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建议放置16号T管,以保留通道,便于术后取石。(2)当吻合口径细小,管壁炎症重,吻合口不满意术后可能存在吻合口狭窄。T管放置应遵循"粗、短、直"的原则,即管径足够粗,引出路径最短,引流管直出。关于引流管的放置时间存在争议,临床实践中发现T管无法长时间支撑胆管,且T管周围胆管壁伴有明显纤维瘢痕增生,依附T管壁常产生大量色素性结石。因此,为避免胆道狭窄的再次发生,一般建议用于术后胆道镜取石的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以2~3个月为宜,如放置支撑管则需半年。推荐意见4:胆肠吻合应按操作步骤施行,操作精密,流程规范。推荐意见5:胆肠吻合术施行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胆管血供,保证黏膜对黏膜单层缝合及管腔光整平滑,线结外置。推荐意见6:胆肠吻合术推荐使用可吸收无损伤缝线缝合,针距和边距适当,疏密均匀,避免吻合口狭窄、扭曲及张力过大,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间断缝合、连续缝合或后壁连续前壁间断缝合等方式。推荐意见7:胆肠吻合术后放置T管的目的是支撑胆管避免胆管狭窄和便于术后取石。如果考虑可能存在结石残留或吻合口再狭窄时,建议放置胆道支撑引流管。

转下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nanyanjsx.com/jyys/86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