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话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乐趣,比起东北话也不遑多让,尤其在全国人民钦定天津人人会说相声之后,仿佛这个城市充满了包袱和欢笑。
可是当外地人来到天津,飞机场自然都是普通话和英语的世界,就连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的站口,也没有了出租车司机扑面而来的津味“要车嘛”。
当走上天津街头,尤其是到了各种网红打卡地,能听到的是彬彬有礼或变调的津普儿,老天津话仿佛叶问想看的叶底藏花六十四手,来晚了是一手也见不到的。
老天津话还能出现的地方,如今已经是掰着手指头数了。相声茶馆的刻意保留,本地媒体的精心保护,都不如早市、晚市儿上的讨价还价,也难有老小区健身园家长里短的活灵活现。
天津话藏起来了。
早在年,有识之士就开始为天津话整理录音,想来是作为以后博物馆的资料。作为普通人,可能就要从相声中知道天津话了。
马志明先生被尊称少马爷,继承了马三立大师的相声衣钵,除了传统相声以外,他有几个名段都描摹了天津市井的生活百态,虽然为了演出效果说的还是普通话,但是其中带出来的只言片语,往往有老天津话的精髓。
马志明先生最著名的段子之一是《纠纷》,讲述的是两个天津人因为小剐蹭,从马路闹到派出所,最后和解的经历。
故事很短,结构也简单,而马志明先生惟妙惟肖地学说了两种天津话,让天津多了王德成、丁文元两位“天皇巨星”,也点出了天津话的关键——谁在说?说的嘛?有嘛特色?
天津话藏在哪里?6层以下居民楼!
天津话早就凭借其突出的造梗能力成为了互联网上的网红方言,越来越多的人听过天津话,有人还愿意去模仿天津话。
但生活在天津的人,却有完全相反的现象:
在天津,说天津话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天津人说天津话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实际上是:很多人说不好天津话、会听不会讲、听都听不懂的状态。
原来天津话最纯正的地区肯定以老城里为中心,大概北不过丁字沽,南可到围堤道,东至东局子,西到侯台,外面甩个杨柳青。
可是,如今老城里方圆几公里,最老的建筑是文庙、医院、少年宫……说天津话的人藏在哪里呢?
少马爷的《纠纷》里就把这一点说的明明白白。
丁文元是“南市,荣吉大街,瑞福里4号”,职业是“天拖保全儿”,王德成是“丁字沽12号楼,4门”,干的是“煤气站”的活儿,这里有四个信息。
1南市是老天津的中心,说天津话天经地义。
2天拖是当年的大单位,年代的天津人以做工人为荣,老天津人大多有“顶替”的经历,是大单位的员工。
3丁字沽某号楼是年代的工人新村,与上面天拖相呼应。
4当时的煤气站很少有外地务工人员,职工也是以天津本地劳力为主。
所以,老天津话是存在于天津“老区”以前的老城里,也就是如今的“棚户区”、老平房、老公房,具体说呢,比如丁字沽二号路周边、河东中山门周边……凡有6层以下居民楼处,必有天津话。
也有例外,就是类似北京老式高层,比如鞍山西道的蛇形楼,也是有些天津老味儿的。
王德成丁文元说过哪些天津话
在外地人眼中,“结界”和“嘛”已经成了天津话的标配,这两个词的确代表了天津话中两大领域:与普通话意同的词可能音不同,音同的词又意不同。
意同音不同的有分(fen轻声)局、怎(nen三声)么样之类,基本王、丁二人的对话充满了各种变音,大家可以自己去听。
而音同意不同就更有意思了,这里摘出几个共大家品鉴:
楞走楞在天津话里有“强行”“故意”的意思。
我抽你抽不是用辫子状物品去打,而是打嘴巴子,俗称抽脖溜。
胡沁瞎说、乱说,《红楼梦》林黛玉也说过这个词。
划出道儿表面意思是“你定的规矩”,我照办,这句话应该出自天津混混儿的口中。
闹唤又吵又闹不安分。
拿拿龙天津四大神兽,原意是自行车车圈不圆了,修理师傅给拢圆了,天津人用来比喻修理对方,让对方懂规矩。
揣不死揣是天津特有的打架动词,混合拳击和掌掴,形容往怀里、身上打的状态。揍,有动脚,而揣基本是手上动作。
诚心天津话“故意”的意思,贬义。
私了字面含义,私下了结。
上脸儿把事儿当真了,形容人带出情绪,或者容易激动,一般表示没城府,开不起玩笑。
言语声说一声,打声招呼。
这只是《纠纷》中的一部分天津方言土语,已经可以看出马志明先生对天津的了解有多深了。
新天津人也不懂的天津话
如今天津有万常住人口,其中新天津人可能有万之多,所以有一些天津话,可能就是新天津人听了都会误解。
比如
回来再说
误解:从外面回家再说。
正解:以后再说。
例句:“老板,什么时候涨工资呀??”“回来再说。”
“老板,你都回来半天了到底涨不涨啊?”“边呆着去。”
起开
误解:开啤酒瓶子。正解:让对方离自己远点。
例句:你起开点,你挡到照镜子了。
去去吧
误解:去哪?
正解:就那样吧。
例句:爱嘛样嘛样,去去吧!
拿你的
误解:拿你自己的。
正解:拿我的。
例句:“师傅,气管子借我用下。”“拿你的。”
看着点
误解:用眼睛看。
正解:小心点,注意点。
例句:看着点,没长眼睛是吗?!
误解:我太爱你了!正解:我太烦你了。
例句:一边玩去,我怎么那么耐你呢!
你别管了
误解:别忙乎那个。
正解:你不用管,我来帮你弄。例句:“师傅,我这儿有个大箱子抬不动。”“你别管了。”
玩儿蛋七
误解:找个蛋玩。
正解:没门、不可能。
例句:”我追你,如果我追到你,我就把你.....”“玩儿蛋七!”
躲我这儿
误解:躲在我的背后。
正解:离我远一点,越远越好。
例句:躲我这儿,看你就烦!
玻璃盖儿
误解:玻璃做的盖子。正解:膝盖。
例句:玻璃盖儿都磕破了。
多前儿
误解:多少钱。
正解:什么时候。
例句:“大哥,我被人打了”“多前儿的事儿?”
作为一个天津人
下面这35个天津话你认全了没?
二八八
意指一般水平或中等偏下的,大概和“二把刀”差不多。
例句:那么窄的道,也就您这老司机能过去,要换个二八八的,准卡那。
经典的天津话,译为:干什么呢
例句:你干嘛呢?
标准的天津话,就是指”特别的”意思.天津人基本上说话都带”倍儿”。
例句:介件褂子倍儿好看。
常和倍儿连用,”倍儿哏儿”指:特别好玩的意思
例句:这么倍儿哏儿好玩的事,你怎么现在才告诉我??
nìwēi
腻味
口头语:指惹人讨厌。
例句:你介么大的人了,恁么还这么腻味人呢!
译为:这人让人喜欢。通常天津人说:我爱你,也会说为:我耐你。
例句:耐你耐到骨子里。
受累
敬语,译为麻烦。
例句:受累您让我过去。
色
在天津有两种叫法:一,筛shai(三声)儿,连音;二,赛sai(三声)。
例句:1.这是嘛色(筛儿)?2.色(赛,三声)盲。
bāibāi
掰掰
天津人对“叔叔”的叫法。
例句:拜拜了,掰掰。
kuǎi
快
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挠;二,舀。
例句:我这后背好像让蚊子给咬了,帮我快(三声)快(三声)。
shún
顺
难看、丢人、不好的意思,形容词。
例句:你说他当着那么多人数落我,我多顺(二声)呐!
lǎi
来
拽的意思。
例句:你别来(三声)我衣服。
zhělie
褶裂
指人无故找茬(但并无寻衅滋事之意,仅仅是“褶裂”)。
例句:你这人就是爱褶裂,吃饱了撑着不是吗?
gu
堆故
有两种读法:
一,dui(一声)gu(轻声),指身体摊成一团;
二,dui(三声)gu(轻声),指把液体混合。
例句:
1.他当时头一晕,立马就堆故那儿了。
2.你别瞎堆(三声)故了,弄得雪碧不是雪碧味儿,可乐不是可乐味儿。
无规则的乱动。
例句:你在那乱固秋嘛!
qiu
奋秋
意义类似于固秋。
例句:好好睡觉,别躺那老奋秋!
wei
自微
就是弱势一方向强势一方的无谓反抗。
例句:那个小孩让他爸给恁那打了一顿,他不老实,还自微。
ji
走机
形容人办事不利。
例句:你看你办的介叫嘛事,真走机。
形容智力不全、做事不完整的人。
例句:他看起来悖儿悖儿的,说话都不利索。
把家虎
特指善于管家、精打细算的人。
例句:她一看就是个把家虎,家里可全靠她了。
yū
迂
指悠闲无忧的状态。
例句:喝着茶水,还看着球赛,你挺迂啊?
māo
猫
“摸”的叫法
例句:你别猫我,怪痒痒的。
德愣
收拾,摆平的意思。
例句:马志明的《纠纷》里有那么一句:“我好好德愣德愣你!”(后面那句“拿聋”就更是天津话了,特指把不直(自行车轴前后不在一条线上叫“聋”)的车轴调直,引申为“教训人,收拾人,使屈服”之意。
拿分
指对于成功有很大把握。
例句:有了六级证,你再去找工作,那就拿分了。
其实应该是“怎么”,但天津人就说“恁么”,而且还常常在后面接上“嫩么(那么)”
例句:你恁么嫩么腻歪人呢?(你怎么那么讨厌呢?)
尼了
“你”或“您”的叫法
例句:尼了这是干嘛去?(实际应为“您这是干什么去?”,按标准的天津话说就是“尼了介斯干嘛其(轻声)?
指再加一点。
例句:我看这些差不多了,再凿吧凿吧就行了。
介
“这”的另一种叫法。
例句:“这(介)是怎么回事?”
一边儿
即“同种级别”。
例句:他跟我一边儿大。
gěng
脖葛儿
脖子和衣服的空隙。
例句:强子把一臭虫塞一胖子脖葛儿里了。
deng
鼻等
就是鼻涕。
例句:你看他冻的,直留鼻等。
就是拉稀。
例句:昨晚吃杂了,窜了一晚上的稀。
唆了蜜
这个比较简单,就是对棒棒糖之类甜食的叫法。另:唆了,就是舔、含的意思。
例句:这个唆了蜜简直甜到发齁。
孬鱼
就是“熬”,天津人读孬,动词,跟孬本意不好的无关。
例句:高英培的《钓鱼》里就有“人家没事儿回来老孬鱼,你说这玩意儿多哏儿啊”。
梳子的天津叫法。
例句:给我一把拢子,还你一个靓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