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宋浩
写在前面:你是不是也被B站的视频《后浪》刷屏了?视频里,资深演员何冰,代表老一辈向年轻一代致敬,“看着你们,满怀敬意”。
他说,“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今天,我也想来说说被何冰致敬的这样一群年青人——4位非典型青年写作者。
他们有的是电力公司员工,有的是普通“杭漂”青年,还有的工作在流水线上……在本职工作之余,他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到创作中,观察社会,体味百态,产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写作、表达自我,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中,甚至可以说,是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
读那些文字,你能感受到“我手写我心”的真诚。让我感动之余,也踌躇满志。
我们用三篇报道记录了他们曾经和现在的写作现场。以此,在这个青年节,祝福所有正在奔向梦想的青年。你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把青春写在大地②
徐衎:在写作中克服虚荣心,克制喜新厌旧
把青春写在大地③
吉克阿优、拉玛伊祖:“打工诗歌”里,有我的习惯、我的责任
青年写作者①:傅淑青,女,年生
开始写作时间:年
写作习惯:夜猫子,写不下去了就吃零食,特别是甜食
目前就职于杭州某文化企业
与傅淑青的初见面,约在书店。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戴口罩、说话细细声的姑娘,个子小巧,留一个波波头。
她会在我说完话后,停几秒再接上,以确认我已说完,不会因为她的发言打断我。因为她的语速比我快上不少,但嗓门依旧不高,偶尔发现我的记录跟不上了,她停下来,等我记完。
说话的时候,她的手一直摆在我面前,指甲剪得很短,皮肤很白,上面还有几道淡淡的旧疤。
傅淑青在写作
最近,她的报告文学《杭漂20年》被收入《金华作家年选》,《扫地诗魔》在《杭州日报》刊登,讲的都是草根的故事,在她看来,要成为一个好作家,首先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深入苦难的勇气。
“以前我的写作主要是个人情绪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