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积食,是中医上的一种疾病,它是由儿童吃奶过度,导致脾胃受损,使奶水滞留于中焦而导致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小儿积食一般的症状是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食积日久,会导致儿童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在孩子出现积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锻炼,多吃清淡的食物。
天气渐渐转暖,生机盎然,各种病菌“蠢蠢欲动”,加上气候干旱,倒春寒的厉害,让不少小孩都生了病,儿科门诊更是“热闹”无比。其实,现在很多孩子的免疫力都比较差,比如发烧、咳嗽,都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在平时就会有食欲差、不爱吃饭、睡眠不安分等情况,而且孩子个子比同龄人还会矮了一大截,所以父母要注意!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父母仍然只知道给孩子吃好的、有营养的,甚至强迫孩子多吃饭,而不顾及孩子脾胃的承受力,于是“十孩九积”,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积食、腹泻、便秘等脾胃虚弱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
家长们想要把孩子养好,让孩子能够身体健康地长大那就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合理,营养均衡,满足孩子的生长需要,所以以下的食物要少给孩子吃。
1、少吃甜食——甜甜圈、蛋糕、糖果、巧克力等
小孩子喜欢吃糖、甜的东西,所以很多父母都会控制孩子吃糖,认为甜食对牙齿有害,却没想到,甜食的危险还在后面。要知道“甜生湿、甜滋腻”,会导致孩子身体内湿气太重,不利于脾胃的运行,加重了肠胃的负担。
2、少食油炸食物——炸薯条、炸肉、汉堡、香肠等
油炸和烘焙的食品,营养含量会大打折扣,而且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小孩幼小的身体根本无法消化,稍微吃一点就会达到“消化极限”,长期食用,会导致孩子肠胃机能受损,出现积食、便秘、腹泻等问题。
3、少食口味重的食物——辣火锅、蜜饯、调味品等
孩子的肠胃和味蕾都没有发育好,正处于味道的“探索期”,很多孩子都喜欢吃一些味道比较重的食物,清淡的汤汁很难勾起孩子的胃口,很多有调料的食物,比如辣的、咸的,都是孩子最喜欢的食物。不过,有经验的宝妈们都知道,小孩的脾胃和肾都比较难消化,一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食用任何调料,三岁以内下的孩子也不能多吃。
做好饮食调整,孩子脾胃好,不积食,长高个
在添加辅食的时候,要注意给孩子的饮食要和成年人不一样,要清淡、细软,也可以在日常当中给孩子多喝一些黄辛麦,这是根据《千金方》中的一道消食方改良而成的,含有鸡内金、沙棘、山药、红枣等,都是健脾消食的药材,可以增加孩子的消化液的活性和分泌,促进肠胃的工作,缓解孩子的消化负担,增加身体对营养的吸收。
父母经常准备一些黄辛麦,经常喂孩子吃,让孩子的食物更容易消化。其中含有的嗜酸乳杆菌和乳双歧杆菌等,可以帮助孩子的肠道益生菌更加稳定,从而产生更多的消化液。其中的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B1对儿童的食欲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孩子吃得更多,吃饭香,个子也更好长高。
饭后“百步走”,孩子消化好,胃口好,吃饭也香:
坚持锻炼是增强体质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在饭后,多出去走走,让孩子消化好,不积食,食欲好。